Soufflé,廣東式的中文譯作梳乎厘,台灣稱之為舒芙蕾,實為法式甜點的一種。
Soufflé,另有蛋奶酥之名。顧名思義,就是以蛋黃及早已打起的蛋白混入麵粉和牛奶製成的。
Soufflé,既然是法式甜點,名字固然是法語。
Soufflé,乃法語中的一個動詞,根據維基百科所述,有著 "使之充氣" 的意思。
Soufflé,就是蓬鬆地脹起來的意思﹔
那正是當蛋黃混合物跟打好的蛋白混在一起被烘焙時,所呈現的狀態罷。
上星期五,小婦人跟包包和包包的好友思思,就在銅鑼灣的太平館餐廳吃了一個Soufflé。
原味的,烘烤得香香的,熱騰騰的,很輕巧的。
其實,雞蛋、牛奶與麵粉的組合怎麼不是蛋糕而是Soufflé?
關鍵就在於空氣了。
多了幾口空氣,讓本來是蛋糕狀態的Paste,一下子成了美麗的Soufflé。
原來,就一點點空氣,一切都可以改變過來。
多神奇,也好詩意喔。
那天兩口子下班後,就陪著思思去看傢具,因為思思將榮升租客。
其實那頓晚飯,大家早已吃飽了,只是小婦人有點心癮,非要吃點飯後甜點不可似的﹔
於是大家就跟店員說要了Soufflé,等了差不多1小時,恰如籃球般大的Soufflé,被捧到桌上。
看著眼前的Soufflé,小婦人有點呆了眼。
究竟兩口子多久沒來太平館?又多久沒吃過Soufflé?
對了。
自從2年前大清早到新界上班後,兩口子好像就已沒到過太平館了。
還記得那年忙得不可開交,幾乎是六親不認的,人也忙得瘋了。
那年吃過甚麼好東西,差點都記不起了。
就只知道吃飯,睡覺,上班和加班。
小婦人突然想起︰這是頭一趟跟包包吃太平館特製的Soufflé喔。
是嗎?真的嗎?
對啊,就是。
之前跟包包吃的Soufflé,是在酒店自助餐吃的。
那是小杯的薑汁Soufflé,吃過好吃再吃,一連吃了3杯。
太平館的Soufflé,所用的麵粉量比外頭吃到的要多,吃起來更有飽肚感。
而且因為份量較大,至少要3個人才能吃得完。
雖然思思說都是一陣輕風進了肚子,不過這陣風,比起小杯的那一絲微弱的風,要來得實在好多。
原味的Soufflé正是太平館的標誌之一,除了瑞士雞翼和烤乳鴿,就是這籃球般大的美味輕風。
太平館餐廳 (銅鑼灣店)
地址︰銅鑼灣白沙道6號